昨天看到朋友圈里,弟发了张牡丹花图片。我把图片细节处放到最大,还是不敢确认是不是我家院子里的那株牡丹。
这株牡丹种下至少有几年了吧。很多人都说牡丹种在自己家里,很难活,即使活了也很难开花。记得小时候家里有院子,老爸特别爱养花,感染到我们几个孩子,每次外出碰到好看的花,都要挖一株种在院子里。后山的迎春花、野蔷薇、木槿花,路边的蝴蝶兰,都无数次被我们挖回来,在我们院子里绽放。很多花,虽然很用心的呵护,依然会蔫巴巴地死去,引得我们几个伤心难过。但是,仍然改变不了爱花,种花的心。每年家里都会出其不意增添一些新品种。这株牡丹大概是老妈捡回来的吧。
刚种下时,我还问妈:“听说牡丹不容易活,也开不了话呀!”老妈说不开就不开吧,不过也不一定啊。
这株牡丹就在我家院子里住了下来。第一年,牡丹勉强活了下来,叶子没有长出几片,不怎么舒展。每次回家,都会认真地盯着牡丹看,枝丫的颜色是否水润,叶子是否有光泽,如果有,就很欣慰,证明它还活着。就像一首老歌《兰花草》里唱的: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秋天已过,牡丹的叶子落了,光秃秃的枝丫黑瘦又干枯,像烧过的木炭条。真担心第二年春天是否能活过来。
第二年,春寒咋暖,院子里的花草都还在沉睡,牡丹第一个鼓起胖嘟嘟的“嘴巴”。不过,这一年,已经没有了第一年的惊喜和期盼。它依然静静地长芽,伸出巴掌大的叶子,四月来了,也没有花苞。
今年春节,无意间瞥见院子里的干巴巴的牡丹枝,问老妈:“还活着没?”老妈说,谁知道呢,不到春天,谁知道呢?过了二月,牡丹暴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快伸展出片片肥硕的枝条,叶子也快速地生长。过不了几天,发现一根枝条顶端,竟然冒出一个花蕾!虽然不起眼,但在老妈的眼里心里,仿佛是一顶皇冠。
四月一到,这株牡丹绽出它的芳华。从照片上看,应该是弟早上拍的,花瓣紧紧包裹着花蕊,娇嫩的粉色薄如蝉翼,润如凝脂,被巴掌样的叶子托举着,仿若十五六岁的少女,含羞带娇。我猜,从不爱发圈的弟,肯定也是被这多话惊艳了。
突然,一个念头冒出来:等一朵花开要多久?三年,五年?若是一直不开呢?其实,当你不再期待,就能心平气和地跟它在一起,感受到春天的一抹生机,感受它叶子的繁盛,花开与不开,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了。等有一天绽放,欣喜之余,也更多了一份感恩与珍惜吧。
跟我的工作,何其相似!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他的花期,我们陪着的过程,看见他的挣扎,感受他的不易,感叹他的努力,欣赏他的勇气,这个过程,足以体验一个生命存在的意义。
就像一位哲学家说的: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
作者简介王爱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青少年学习能力提升,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厌学等咨询。
尘心细语感谢您的肯定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