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秋高气爽,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羊和村大棚里的兰花长势正好,石滩村的益生菌大米正值丰收,上车村“四大家鱼”活跃了一塘绿水……乡村振兴,最核心是产业振兴,近年来,杨村镇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各村优势资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为激活产业振兴的新引擎,有力带动农业增效,帮助农民实现丰收。
良种选育蝴蝶兰成了幸福花
羊和村兰花种植项目位于杨村镇羊和村大塘面小组,是年惠州市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基地规划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额约为5亿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惠州最大的兰花种植基地。目前已投资超过万元,建有6个大棚、1个展览厅和1个培育室。惠州博罗县杨村镇羊和村的蝴蝶兰花让村民增收,走出致富路。(摄影:周楠)
一花引来百花艳,千人同圆花卉梦,小小的蝴蝶兰正激发出强大的“蝴蝶效应”。短短2年,如变魔术一般,变出了一个响当当的花卉专业村。“羊和村的温室里开满了致富的兰花,而致富的兰花又开在了全村人的心里。”博罗县羊和村驻村第一书记肖岳云感慨道。据了解,从年6月运营至今,蝴蝶兰种植基地已帮助70多位村民就业,实现产值约万元,为村集体年增收约50万元,为村民年增收约万元。蓬勃发展的产业正给羊和村注入滚滚生机。通过引进花卉产业,村民收益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到年底,预计参与项目的农民人均收入元,提高了羊和村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未来,花卉基地全部建成后,预计将创造约个就业岗位,并提供每年万元以上的劳动收益。博罗县杨村镇党委书记邓田芳表示,产业扶贫给羊和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收入呈几何指数增长,如今已被称为“博罗东部第一村”。未来5年,杨村镇将依托兰花产业的名片和周围的绿水青山,引入13亿元资金,在羊和村打造“十里洋和”度假胜地。打造“一村一品”推动产业振兴
羊和村的花卉种植基地是杨村镇打造“一村一品”的缩影。近年来,杨村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各村因地制宜,谋划特色产业,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产业发展思路,打造“一村一品”,推动产业振兴。博罗杨村镇石滩村村民在种植益生菌水稻。
在博罗杨村镇石滩村东部湾扶贫基地及周边村小组,有亩益生菌水稻种植基地。这种用新技术种植的水稻品牌大名是“东江大米”益生菌米,亩产量可达斤,热销深圳及港澳,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推广的养生源益生菌种植技术,不但可以使农业种植更加高产高质,还同步解决了土壤改良的难题,在增产增收的同时保障了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年已试种了十几亩益生菌土豆,预计年将继续推广。来到杨村镇上车村“四大家鱼”(主导产业)基地,在阳光的映照下,一条条自由嬉戏的青鱼、草鱼等四大家鱼活跃了一塘绿水。上车村“四大家鱼”养殖项目由博罗县杨村镇盟润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运营,总投资万元,已列入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在接下来的发展规划里,合作社继续谋划以水产苗种繁育、水产养殖、水产品流通销售和水产饲料营销、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培训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延长渔业养殖产业链,为带动农户增收作出更大贡献。“乡村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才有竞争力。”邓田芳指出,杨村镇将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以洋和花卉基地等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到年,争取将镇内各村有条件的特色农业产业或农业龙头企业申报“一村一品”项目,力争年前20个行政村都能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更多“一村一品”建设项目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产业振兴联农带农富农作用,力促杨村从传统农业大镇加速迈向现代农业强镇,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环境整治催蝶变美丽乡村入画来
杨村镇井水龙村,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省级古村落,已有多年历史,至今仍保留着云记豪宅、云记当铺等古建筑近10座。步入井水龙村,村庄道路两旁的树木繁茂,新铺设的红砖和绿草皮扮“靓”了整个村道。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绿植掩映、繁花盛开,庭院整洁干净。博罗杨村镇石滩村村民在种植益生菌水稻。
井水龙村的变化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以来,井水龙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来抓,如今古村换新貌,破茧成蝶迎来华丽转身。先后获得广东省“名镇名村”建设村、广东省卫生村、惠州市生态建设示范村等多项荣誉。在石滩村的上石小组,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旁一座座别致的农家小院拔地而起,独具特色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点缀在房前屋后,为村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杨村镇,像井水龙村、石滩村这样的村落还有很多,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杨村镇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四小园”建设等,乡村旧貌换新颜,硬件设施逐渐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逐年递增,绘就出了一幅生态宜居和谐幸福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编辑文明博罗来源
罗浮新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