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代科学巨擘陨落,令人扼腕。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图片丨微博·新华社
一直以来,袁隆平心中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播下的种子,如今已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他留下的极其厚重丰富的科学遗产和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开拓进取、勇攀高峰。袁老千古!科学永恒!
图片丨微博·人民日报
今天下午,群众自发夹道送别袁隆平,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在车队途径的道路上,长沙群众也自发鸣笛致敬。
早在年,袁隆平院士就曾到访汕头。当时,他出席了汕头大学毕业典礼并发表致辞。在毕业典礼上,袁隆平院士寄语汕大毕业生,分享对“搞科研”的见解。袁隆平院士说,我在科研道路上有八个字,那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基础,没有好的基础,一切都无所谈起。图片丨汕头橄榄台谈到科研,袁隆平有自己的见解:灵感在科学研究与艺术研究中有同等重要性。他说,一首好诗,一幅好画可以流传千古,科学研究也一样,你要去捕捉它,因为灵感是你的知识、经验、追求、思索综合在一起升华的产物,是在某一个外在因素的作用下突然迸发的思想火花,那火花一闪就没有了,所以我重视灵感,重视去捕捉那来无影去无踪的一刹那的思想火花。年11月,袁隆平院士在汕头出席了广东省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工程合作项目座谈会,并实地考察汕头市鮀浦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片和国家级蝴蝶兰培育基地。
汕头试种超级杂交稻获成功
大面积种植可使潮汕80%以上粮食自给
南方日报讯(记者/方一庆通讯员/魏盼生)当“种田如绣花”的潮汕水稻生产模式与我国超级杂交水稻丰产技术相融合,会是怎样的一种应用前景?笔者从昨天在汕头召开的省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工程合作项目座谈会上了解到,该市首次试种超级杂交稻获得成功,经专家组验收最高亩产超过公斤。
图片丨新浪博客·大的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对超级杂交稻在潮汕平原试种效果表示满意,认为这对人多地少的潮汕平原解决粮食自足具有深远的意义。
图片丨新浪博客·大的熊
袁隆平一行在汕头期间,实地考察汕头市鮀浦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片和国家级蝴蝶兰培育基地,详细了解超级杂交稻在当地的试验、示范情况。
图片丨新浪博客·大的熊袁隆平认为,汕头因粮食高产而闻名,农民精耕细作,素有“绣花农业”的美称,“潮汕老农”曾经被派到全国各个省区支援农业生产,传统种植经验丰富;汕头人多地少,要大力推广“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大面积种植超级杂交稻,这将使潮汕地区实现80%以上的粮食自给率。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
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国士无双,致敬,缅怀!
图片丨微博·央视新闻
袁老,一路走好!来源:潮汕圈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