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众多普通的南宁人给出了丰富的答案。充满爱的公交车
南宁公交公司57路车全体驾驶员
57路公交车在很多市民眼里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见义勇为、能帮就帮、拾金不昧……仅今年,57路线共接到群众来电表扬36起,其中关于助人为乐的表扬就有6起。在这10米车厢内,43名驾驶员与乘客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让车厢充满温暖。
热心扶助残疾人上下车
“就是陆师傅,我看到他热心地帮助一名残疾小伙子上下公交车,一车的人都耐心等候。我顿时感到爱心无处不在。”市民江女士所说的陆师傅就是南宁公交公司57路车驾驶员陆新隆。
8月9日17时许,陆新隆驾驶的57路公交车途经南宁市工人文化宫站点时,看到一位20岁左右坐着轮椅的残疾男青年在公车站候车,他将车子停稳后,立即下车问小伙子要去哪。小伙子要去往广西药用植物园,正好可以乘坐57路车。陆新隆把后门的无障碍翻板打开,将坐在轮椅上的乘客推上公交车,安置好轮椅车位置。“我在帮助残疾乘客的时候,后面的公交车要进站排了一个小长队,没有任何人有怨言,都在默默等候,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陆新隆说。
经过半小时的行驶,公交车到达终点站——广西药用植物园,乘客纷纷下车,车上只剩下这位坐轮椅的小伙子。陆新隆想将小伙子和轮椅一起移下车,但他一个人力气不够,他到终点站调度室请来黄均明、闭汉鼎、黄少发等几位同事,大家一起边抬边推,将小伙子稳稳地移下车。
小伙子湿了眼眶,万分感激,连声道谢。这暖心的一幕都被过路市民看在眼里,纷纷为陆新隆等人点赞。
耐心帮助孩子寻找回家的路
57路车司机卢大彪也是一名乐于助人的驾驶员,踏实肯干、认真负责是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
去年6月28日,卢大彪驾驶公交车到终点站广西药用植物园后,对车厢进行检查时发现车上还坐着一名3岁左右的男童。卢大彪问男孩家人在哪里,男童没有回答。
卢大彪立即带男童下车追上刚下车的乘客,得到的答复均是“不认识这个小孩”。孩子说不出住址等信息,卢大彪只好将孩子送到站务员处,并报警同时向媒体求助,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到孩子的家人。在警察、媒体和公交司机的帮助下,孩子最终与家人团聚。卢大彪说,这几年遇到过不少“马大哈”家长,下车时候把孩子落在车上,“我们会尽力帮助,但也希望这些家长能够多留心”。
让“能帮就帮”一直传递下去
57路公交线路全程29.4公里,从药用植物园始发,终点站为五一站,途经文化宫、人民解放路口,日均客流量人次左右。这是一条重要且客流量大的线路,现有驾驶员43名,营运车辆24辆。
“我经常乘坐57路,对很多司机都很熟悉,他们很热情,开车平稳、安全,坐着舒服。”年过七旬的“老南宁”黄善金告诉记者,经常看到这条线路的司机热心帮助乘客。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57路公交共接到群众来电表扬36起,并且该线路获表扬数量逐年增多,这与57路全体驾驶员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57路班长黄海峰当了12年公交司机了,他说,驾驶公交车,安全最重要,一方面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坚持每日“班前会”、每月一次“职工安全学习会”、每月一次“线路安全民主生活会”的三会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对做了好人好事的司机进行公开表扬等,让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一直传递下去,让驾驶员的善举帮助更多的乘客。
公园里的“育花人”南宁市花卉公园“育花”团队
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出色地完成了各种重大节庆活动鲜花生产任务。街头每一抹花红,每一处绿意都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承载着他们的梦想。
陈韶庆检查风扇,确保大棚内换风系统正常运作。(市林园局供图)
兢兢业业守护温室大棚
8月22日,记者来到花卉公园,映入眼帘的是满园盛开的花卉,这里秀木成林、花艳似海,鲜花绿树相映成趣。在培育各类花卉及株摆的温室大棚内,红掌、观赏凤梨、一品红、蝴蝶兰、长寿花、报春花、荷包花、朱顶红等花卉色彩缤纷、争奇斗艳。
谈及公园的花卉温室大棚必须提到一个人——水电及大棚维护班班长陈韶庆。他带领团队从零起步,解决技术难题,建起了南宁市乃至广西具有完善设施、面积最大的温室花卉生产大棚。
年苗圃决定转型生产中高档花卉,而“娇嫩”的中高档花卉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难以存活,温湿度不合适不开花,建设可精细调节温湿度和光线的生产大棚是成功转型的关键。
当时只有中专学历的陈韶庆扛起这个艰巨的任务。为吃透每一个环节的技术问题,建设初期他几乎每天都蹲守现场,“盯着”施工技术员,白天边看施工边学习,遇到技术问题一个个问,不厌其烦地打电话与设计员、材料供应商沟通了解,晚上熬夜“啃”专业书籍、上网浏览资料。
经过近4年的努力,他和他的团队先后建设花卉大棚2万平方米,引进了内外遮阳系统、内外换风系统、灌溉施肥系统、移动苗床、加温及补光设施等现代化先进生产设备,他也成为大棚建设维护方面的“专家”。
苗圃娘子军绿化当先锋
“只要不放弃,平凡也可以了不起。”这或许是对花卉公园露地花卉生产班的16位“娘子军”最恰当的描述。
松泥、拉土进场、装泥上盆、种苗上盆……她们每天的工作很平凡,看起来简单、枯燥,说不上有技术含量,甚至可以说只是不停地重复做几个动作。但她们个个爱岗敬业,用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困难,出色地完成了重大节庆活动鲜花生产任务。
“记得在年,公园接到一个任务:8月底前完成花卉生产67万盆。而当时的生产场地还要在公园二期荒地平整,提供给她们的却只有斗车、铁铲等最原始的劳动工具。”南宁市花卉公园园容管理科技术管理员吴小红告诉记者,面对简陋的生产条件、紧迫又繁重的工作任务,这16位“铁娘子”没有犹豫退缩,而是立下军令状:一定按时、按量、保质完成生产任务。
虽然早就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但实际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的多。因为时间紧,松泥、拉土进场、装泥上盆、疏盆、种苗上盆等每项生产工序必须按期完成,分配到每天的任务很繁重:平均每人每天拉泥近公斤;连续10来天每人每天要疏盆盆;4月至8月天气十分炎热,在多天的时间里,她们每天平均工作达12个小时。
她们已经记不得自己粗糙的双手上起了多少次水泡,又有多少次顶着酸痛和疲惫不堪的身体依然在风雨烈日中奋战。当记者问起她们坚持的理由,她们回答:“答应的事情一定要负责到底。虽然辛苦,但是想到自己用辛劳的汗水装扮点缀着市民的生活,我们也很开心!”
7年“零投诉”“全满意”兴宁区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农慧兰
进入法院民一庭工作7年时间,农慧兰始终保持依法公正审判,办案量连年名列前茅,一直保持“零投诉”,群众满意率达%。去年她被评为全市法院系统办案能手。
农慧兰(右二)慰问困难当事人。(梁丽明摄)
公正审判巾帼风采
从年11月进入民事审判第一庭工作至今,农慧兰勇挑重担,始终秉持司法公正的理念,展现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获得群众、领导和同事的广泛好评,群众满意率达%,实现了“零违纪”“零投诉”的良好社会效果。
农慧兰在审理一起55名原告状告某房地产开发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时,由于案件牵涉到房地产开发商逾期交房、违法办证和一房二卖等问题,案情复杂,在短时间内要辨明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困难重重。
面对困难,农慧兰意识到拖延审限则意味着牺牲55名业主的利益,她决定一定要尽早结案。55宗案卷,堆起来像座小山。她不厌其烦挨个翻阅,从原告的诉讼请求到开发商的答辩意见,从原、被告提交的证据材料到案件的争议焦点,从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到司法实践中的判例,逐一细细分析,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不放过一个涉案的法律问题,终于在审限内审结了这起房地产买卖合同纠纷系列案。当民事判决书宣读完毕,55名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在宣判笔录上郑重地写下了两个字:谢谢!
群体性纠纷案件,因牵涉的主体多、范围广、影响大,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农慧兰总是慎之又慎。去年她个人收案件,占全庭收案数的五分之一,凭着这种“拼”劲,她被评为“年度全市法院系统办案能手”。
法外柔情人文关怀
除了审判工作,农慧兰还担任法院团支部书记一职。在她的号召下,法院团支部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号召各庭室年轻干警捐书、捐物,并利用周末时间,与农民工子弟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将捐助和购置的书籍赠送给农民工子女。
农慧兰带领法院干警一起参与城市义工活动,陪伴孤寡老人。在她的带动下,兴宁区法院17名年轻干警与孤寡老人“结对”,定期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老人感受家的温暖。
农慧兰还将案件中的一些弱势当事人纳入“帮扶”对象。一起医疗纠纷案件当事人李氏夫妇无固定经济来源,一家九口人蜗居在自行搭建的简易窝棚中,医院诊疗后病情仍不见好转,雪上加霜,医院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但经医学会鉴定,医院对诊疗行为无过错,李氏夫妇面临败诉。该案宣判时正值春节前夕,考虑到李氏夫妇的现状,农慧兰号召法院团员为李氏夫妇捐款,并带着捐款和购置的米、面、油等年货慰问李氏夫妇及其家人,李氏夫妇一家人感动万分,最终未缠讼。
学研并重提升能力
民一庭案件多,繁重的审判任务更需要团结的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扎实牢固的法律储备。
在审判工作之余,农慧兰积极阅读《中国审判》《人民司法应用》《法律适用》《人民法院报》等法律期刊,并定期分类制作读书笔记,不断充实自己。
农慧兰还担负法院信息案例、司法统计和学术调研写作等工作。近年来,她写的学术调研报告和论文,先后荣获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优秀奖、广西法院系统第二十一届学术讨论会二等奖、南宁市法院系统学术论文一等奖、首届“南宁政法文化节”政法征文活动获优秀奖、广西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南宁市法院系统学术论文二等奖、全区法院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南宁市法院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年度,农慧兰撰写的论文《刚柔相济: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融合与对接——从“场域和惯习”角度探微讼与非讼的调解模式》获第三届中国民族区域法治论坛全国三等奖。她主审的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被广西高院评为年度精品案件。来源:南宁日报
编辑:王媛农荟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