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次在洛杉矶过年,住在非华人区而且生在疫情时代,只能看看朋友圈云过年热闹下了。临近小年开始N刷纪录片《舌尖上新年》和《舌尖上的中国》,感受下乡情和人气和节日氛围。(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提起过年,永远首先想起的是小时候家里人在外地做生意,唯有过年的时候能一家团聚那么个十来天。当时家境不好,所以只有大时大节才能有大鱼大肉的机会,父母准备的年夜饭菜单热菜有红烧排骨、炖鱼、红烧鲫鱼、红烧鸡、黄鳝丝、咸鸡焖老黄豆和热炒的青菜,凉菜是凉拌猪舌、凉拌猪肚、凉拌牛肉和凉拌黑色豆干配莴笋丝,汤是用鸡汤为汤底的肉丸汤。有的年份父母会炸肉丸,浸泡在熟菜籽油,可以存储几个月。本地只有春节才会有的一种贵价蔬菜白水芹(老家叫做芹芽),似乎有了这个菜才是真的过年了。老家的名产板鸭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年夜饭要慢慢吃,所以能吃个两小时。
在我的安徽老家,我们春节期间还有好几个注意事项或者是禁忌。所谓的忌讳,到了初四就会自动消失,老家土话说的是过了三天年(即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三天,还了原还原。红烧鲫鱼要过了三天年后才可以吃,寓意年年有余,年头和年尾都有节余。米饭要多做和做的稍微硬一点,寓意年年都有很多吃的,生活富足。年三十晚上,大人会把剪刀和缝衣针收起来,在三天年之后才可以拿出来,这样一整天家里人能和和睦睦,不会争争吵吵。年三十家里所有生活垃圾清完,三天年内不可以大白天去倒垃圾,原因是这样会财气外泄,要夜里天黑了才可以去倒掉或者是有地方储存就攒起来到大年初四了才一次性倒掉。晾晒衣服也要等过了三天年,因为需要让太阳公公休息三天。年夜饭开席前要把大门的春联贴了,放一挂鞭炮之后才开席。一旦贴了春联放了鞭炮,欠了债的人家,债主就不能再上门讨要,否则就会遭到千夫所指,给别人带来厄运。
小时候春节最让小孩子期待的事是穿新衣服和领压岁钱。全年几乎都要穿姐姐们的旧衣服,唯有春节,才有可能有机会在妈妈的带领下去街上买了布,去村里裁缝那里给我做身新衣服。那个时候还没有利是封卖,就算有,大概父母们也不舍得花钱去特意买,春节买春联的时候会买得到红纸,大人给的压岁钱是包在了一小片红纸里头,在年夜饭吃完了之后,大人都收拾好东西了后才能拿得到。最早的记忆的压岁钱也就是两毛钱而已,但是能高兴好久,过了新年那几天,大人说怕我们小弄丢了,帮忙保存,一转头,钱就又回去了。弟弟没出世之前,大年初二妈妈回娘家拜年,外婆会给我压岁钱,弟弟出世后,即便妈妈带上我,压岁钱也只有弟弟有,不会有我的份,所以就丧失了愿意陪妈妈回娘家拜年的动力。
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工作,开始了全新的春节庆祝模式。逛花市、抢火车票飞机票和逗利是成了成人以后的过年记忆。广州春节暖和,去花市是最开心美好的记忆,所谓越逛越发,每一年都有新花品种出现,每棵花都争奇斗艳,摊主们以他们最大的美学认知,摆放着他们的珍宝,让人怎么逛都不会腻。年桔、剑兰、蝴蝶兰和水仙等应有尽有,求好姻缘的买棵桃花放在大师指点的方位,祈求新的一年里能获得良缘。
春节最痛苦的记忆大约就是挤春运了,本地人永远不能理解之痛。最初上班的前两年,收入低,一年到头忙下来存不了几个钱,舍不得买黄牛票,试过和同事在火车站窗口排了三个多小时的队,才买到了一张珍贵无比的无座火车票,还不是直达的,只能去上海倒汽车。由于是加班车,一路不停的让行其它火车和晚点,开了十几个小时,白天还好,看看别人打牌,自己走动下还是很容易消磨时间,晚上了,要等别人起身去洗手间或者下车了,才可以坐会儿,等有座的乘客上车了又要起身让出座位。过程过于难熬,后来努力攒钱买飞机票飞回去,所以一到春节,就真的是年关,一过去了,存款立刻降到原点。有了高铁后,就会从春节火车票放票当日起,安装上刷火车票软件,联手几个关系好的同事互相帮刷,买没买得到票是那几天的唯一话题,火爆极了。
春节后回到广州就会无比期待上班的头三天,小年之前都是可以找公司里面已婚的同事、上司和老板去逗利是,但是过了三天之后就很少出现一群人成群结队去逗利是了,除非是公司的某个大佬休长假在正月十五之前回来上班。所谓逗就是提前准备好一堆祝福话语,因人而异去说出来,听的人高高兴兴地拿一封或多封(视交情)红包和回赠下吉祥的话语,气氛好到你在公司楼下都能感受得到。公司大的,老板或者CEO回来的那天就无比壮观,所有人大排长龙去领红包,基本上节后前三天都是在逗利是中度过的,没有人在意工作做了多少,一切都等逗完利是再说了。在公司做的久了的同事,还有一份逗利是路线图,红包包的小的,人不热情的就会绕开,不同的人,打头阵的人会不一样,而我永远是那个跟随的。年份好的时候,收到个上千块也是有的。当然大部分都源于公司那几个最高阶的领导。广东人的利是三块五块不拘,你肯多包感恩不尽,你稍微意思下,大家也是绝不嫌弃。发的越多的也是很吉利的好彩头,因为在广州,如果家中上一年度办过丧事的是不能派的,只需要说我今年不方便,下年请早来。别人就心领神会,绝不打搅。
正月十五之前更是大部门同事或者自己的小团队、关系亲近的同事之间各种聚餐的高峰期,外地来出差的同事,年前开年会中奖了的同事们,大家排出个聚餐时间表出来,分不同的餐厅,挨个吃一遍,春节不胖个三斤,那真是白过了。
如果有愿意分享过年记忆的读者,欢迎留言。在此祝愿所有人牛年大吉,身健体壮,得偿所愿!
茉莉说之美国小学课堂里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