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全是关于人生、艺术、读书、审美、书法等等嘉言雅语的辑编,读后无论是谁都会大有裨益的,定会大受欢迎。
广州中山大学吴国钦教授
韩星《新谈艺录》()选自
第五辑 艺术就是真性情
蝴蝶兰花香蝴蝶兰花美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首部
大型原创歌剧《蝴蝶兰》在汕诞生纪实
李承豪
歌剧(opera)是以歌唱为主,由音乐、戏剧、舞蹈和舞台美术等组成的综合性艺术。歌剧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形式与风格——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以及由轻歌剧演变的音乐剧等。我国的传统戏曲,可理解为广义上的民族歌剧。西洋歌剧、传统戏曲促进了多种形式与风格的民族歌剧的创作。年诞生于延安的《白毛女》,是我国首部不同于传统戏曲的大型新歌剧。此后,歌剧《小二黑结婚》《红霞》《红珊瑚》《洪湖赤卫队》《江姐》等,先后诞生。而潮汕现代戏剧史上,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也先后诞生了三部不同形式与风格的歌剧——年秋,潮汕文工团根据陕北同名秧歌剧改编的大型潮州方言歌剧《赤叶河》;年初,汕头专区歌舞剧团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同名歌舞剧移植改编的大型客家方言山歌剧《刘三姐》;年冬,汕头市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历史歌剧《蝴蝶兰》。以上三部不同时创期的标志性大型歌剧,其别开生面、轰动一时的演出,在潮汕现代戏剧史上,都留下了耀眼的篇章。其中,《蝴蝶兰》成了建国以来广东省首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也是“文革”后歌剧走出低谷、广东省首部成功问世的原创歌剧。
创作一部话剧、电视剧很难,创作一部歌剧更难,而对于一个年轻的市一级艺术团体,要创作与排演一部大型歌剧,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汕头市歌舞团排演过《不准出生的人》《货郎与小姐》等歌剧,出自对歌剧的钟爱,萌发了走出去、寻找题材、自己创作一部大型歌剧的大胆设想。年初,由副团长张力,编剧陈韩星、洪寿仁,舞蹈编导章燕梅及舞台美术设计杨启进等5人组成的创作组,出发至闽南一带采风。真是天意助人,在厦门市广播电台,陈韩星刚一走进广播室,就看到桌上有一份准备播出的稿件,写的是清代康熙年间,汉人吴凤出任台湾阿里山“理社通事”,为革除当地世代相传的杀人恶俗——“猎头祭”而壮烈献身,深受台汉同胞敬仰的故事。文稿系厦门大学一位陈教授所写。陈韩星立即意识到,这个矛盾冲突激烈、感人至深的故事,很适合用歌剧的艺术手法来演绎,因此主张抓住这个题材,并围绕这一题材深入挖掘相关素材,这一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这个年轻的创作群体马上直奔厦门大学走访这位陈教授,并到厦大图书馆等处搜集有关史料及闽南、台湾高山族音乐、舞蹈素材。结束了采风,创作组回到汕头,经讨论统一了思想,便全力投入创作。此间,郑诗敏又赴厦门采风,搜集闽南、高山族音乐素材。汕头市文化局副局长、市剧协副主席连裕斌还特地到市歌舞团蹲点,协助修改。历时两个多月,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综合文学剧本、音乐、舞蹈、舞台美术设计的四场历史歌剧《蝴蝶兰》的创作,宣告全部完工。其艰辛程度,超越这个年轻创作群体自身能力,但他们克服种种困难,通力合作,梦想终于实现!
歌剧《蝴蝶兰》根据台湾阿里山土著民族的历史与民间传说,经艺术加工创作而成。该剧写17世纪初,为民办好事的阿里山“理社通事”汉人吴宏,与当地土著民族姑娘慕兰荫相爱,以蝴蝶兰定情结为伴侣,但却遭当地世代相传的杀人恶俗“猎头祭”拆散。后吴宏为力促当地南北社民团结,革除“猎头祭”而壮烈献身。慕兰荫悲痛欲绝,怀着枯萎的蝴蝶兰撞柱殉情。感天动地的悲壮场面,使北社酋长马拉赫震惊醒悟,从此废除“猎头祭”,南北两社解仇和亲,南社酋长卡达安之子吉韩与北社酋长之女乃茵结成良缘。
歌剧《蝴蝶兰》的文学剧本主题鲜明,富于叙事性、抒情性,人物形象及民族特色突出,写实写意,情景交融。音乐、舞蹈、舞台美术与文学剧本结合比较贴切,其色彩与阿里山风情交相辉映,具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感染力,从而为这部歌剧增辉添彩。该剧在汕头市文化局重视和支持下正式开排。市歌舞团拥有一群充满青春活力、能歌、善舞、又能演戏的年轻演员,以及富有实践经验的乐队指挥蔡仕祯指导下的管弦乐队,他们都认真、全情地投入排练。由于年轻,尤其在戏剧语言与肢体表演、塑造人物艺术形象方面,还有不够成熟之处。巧合的是,该剧导演由李腾骐担纲,他自年以来,导演过26部话剧、14台潮剧,排该剧之前又为市歌舞团成功导演过富有影响力的大型歌剧《不准出生的人》,长期的艺术探索与实践,使他胸有成竹。从导演构思到音乐、戏剧、舞蹈、舞台美术在舞台上的整合与呈现,都力求创新与完美。他着重突出歌剧的艺术特色,帮助演员分析、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通过边排练边不断修改、提高,达到一定的深度,从而引领歌剧《蝴蝶兰》走上成功的境界。
《蝴蝶兰》的诞生,从一开始就受到各方面的
年4月6日晚,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与李伯钊、浦安修等同志观看《兰》剧后,上台亲切接见剧组演职员。
同年4月1日晚,《蝴蝶兰》于广州为广东省第二次文代会作专场演出。广东省文艺界知名人士欧阳山、杜埃、陈越平、唐瑜、海风等观看了演出并上台接见剧组演职员,给予热情祝贺和鼓励。4月6日晚,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与李伯钊、浦安修等同志观看了《兰》剧,予以肯定,上台亲切接见剧组演职员并合影留念。文代会代表、潮籍夫妇、广东民族歌舞团团长刘选亮,艺术指导、中国舞蹈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陈翘,向汕头市歌舞团热烈祝贺演出成功!他们看到家乡出此成果,喜出望外,十分激动地说:“汕头市歌舞团能创作、排演这么高质量的歌剧,真不简单!”在广州演出几场之后,各方赞赏,反映强烈。4月9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为此特地联合举行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歌剧《蝴蝶兰》思想内容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艺术构思奇特,人物形象鲜明;该剧注意歌剧艺术特色,从歌唱、舞蹈到布景、衣饰,都有较鲜明的民族特色。音乐以台湾高山族民歌为基础,并运用南曲、南音进行创作,旋律朴素简洁,优美动听。饰演吴宏的黄永华,对人物独特的思想性格及其变化,揣摩入微,演唱深沉、含蓄、自然、朴实,较有深度地表现了吴宏的精神境界。其他几位主要角色(饰慕兰荫的汪多莉、饰北社酋长的李建元、饰乃茵的梁成苑等)的表演,台风朴实,以声唱情,也达到相当水准;在舞台表演方面,汕头市歌舞团作为市一级的文艺团体,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可谓难得。座谈会普遍认为,《蝴蝶兰》是一个好歌剧,是“沉寂了十多年的广东歌剧舞台的一朵新葩”,也是“粉碎‘四人帮’后我省创作的第一部歌剧作品”。
在此期间,广东电视台本已对歌剧《蝴蝶兰》做了实况录制,后又邀剧组进电视台用一周时间重新进行全剧细致录制,并作了全剧转播。播出后,中央电视台又特予全剧转播。这一来,许多身在外地的潮籍人士,都看到了家乡的这部歌剧。真是蝴蝶兰花香万里,乡音乡情诚可贵。汕头市歌舞团在上海、武汉、广州等地的亲属、朋友,看了该剧的转播,也在第一时间纷纷欣喜地来电祝贺。该剧在潮汕、广州、肇庆等地公演,广受欢迎与好评,各报刊先后发表了30多篇报道与评论文章。
年下半年广东省文化局另组广东歌剧演出团重排此剧,更名为《泪洒蝴蝶兰》。广东歌剧演出团由汕头市歌舞团、广东歌舞团、广州乐团部分人员组成,广东话剧团派出导演、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人员,广东粤剧院绘制舞台布景。年1月17日至20日,《泪洒蝴蝶兰》在广州市友谊剧院为驻穗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指战员作专场演出并公演。
大型原创歌剧《蝴蝶兰》,堪称潮汕歌剧史上成功的尝试、可贵的实践。32年虽已过去,蝴蝶兰花的芳香与魅力犹在,歌剧《蝴蝶兰》仍具有现实意义。歌剧是舞台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理应成为中华民族新史诗的重要载体。歌剧需要人们的理解与支持,歌剧需要政府的
载年10月27日
《汕头特区晚报》“城市记忆”版
[本文作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汕头市音乐家协会艺术顾问]
风采三秋明月
文章万里江山
——韩星自勉
点击链接阅读
陈韩星《新谈艺录》
《新谈艺录》第一辑-
《新谈艺录》第二辑-
《新谈艺录》第三辑-
《新谈艺录》第四辑-
侠骨·柔肠·真性情
作者简介 编辑陈韩星,广东汕头老知青,年上山下乡到海南垦区的红岭农场(后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四团)。历任兵团的团、师、兵团文艺宣传队编剧。年调任汕头市歌舞团编剧。年结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高级编剧研修班,著有歌剧、电视剧本多部,其中《大漠孤烟》《巴山夜雨》获全国戏剧文化奖·大型剧本金奖。陈韩星是国家一级编剧,退休前任汕头市艺术研究室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