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很多农户朋友反应自己地里部分棉花叶片出现发黄的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棉花叶片发黄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
一、由于棉田透风透光性差,田间湿度大引起叶片发黄
部分棉农因为怕苗病死苗,因此留苗密度普遍偏大,由于苗期多次降雨降温,苗期病害就很严重,进入6月份以来温度高、雨水多,棉株生长过旺、过快,化控措施又不到位,形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性差,田间小气候变劣,土壤板结严重,雨后田间高温闷热,直接造成棉株下部叶片提前黄化脱落。
那么要如何解决呢?
要及时的进行浅中耕,提高地温,降低田间的湿度,并且增加棉田的透风透光性。
二、由于病害引起叶片发黄
6月中下旬以来,枯黄萎病在各地开始发病,特别是老棉区发病重,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局部或全部褪绿变黄,叶肉仍保持一定绿色,但与其他黄叶不同的是,叶片上会有不同症状的病斑,且棉花的维管束分别出现黑褐色和黄色,最后干枯脱落。
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在今年选种的时候,要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例如耕野的新陆中58号(耕野中58号),是耕野公司年从新疆农业厅国家农作物原种场引进,属抗枯耐黄萎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滴出苗水的时候可以滴入腐植酸,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可以选择腐植酸和枯草芽孢杆菌一起滴入,对预防枯黄萎病效果比较好。
如果枯黄萎病已经爆发了,可以选择杀菌剂进行防治如:甲基托布津、乙蒜素、多菌灵。药剂应该轮换使用。
三、由于干旱缺水脱肥引起叶片发黄
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养分是通过水分来运输的,肥料只有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利用,如果是过分干旱,尽管有肥料,肥料施得再多,但不能够吸收,就等于白施肥,这也有可能导致叶子发黄。
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在棉花苗期应该适当控制水分,做到早中耕,勤中耕,使棉株主根深扎,增加旁根数量,让棉苗生长敦实健壮,早现蕾早开花,为后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遇到棉株干旱缺水,可对棉田采用低流量、短周期、高频率的滴水措施,5-7天滴水一次,每次滴水1-2小时,保持田间湿润,为棉苗健壮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由于土壤盐碱化引起叶片发黄
新疆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是盐碱地,盐碱地的棉花出苗慢,出苗后前期生长也弱。在棉花出苗期间,盐渍化引起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影响种子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加上春季盐碱地地温回升缓慢,易造成烂种;出苗后又常受低温、盐分、水份等条件的影响,降低了棉花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加之盐碱地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土壤容易板结,棉花前期生长势较弱,易造成老小苗,生长迟缓,甚至引起死苗。这就是一些农户反映棉花苗子不长或长得慢的原因。
该如何解决呢?
可以在春天滴出苗水的时候滴入腐植酸改良盐碱,能提高出苗率;另一个就是浇好水,对于盐碱地来说,浇水质量是关键,水浇好了,棉花根部周围盐碱含量降低了,棉花才能更好吸收水分,这样才会正常生长。
五、由于除草剂药害引起叶片变黄
这些年来棉田发生除草剂药害在一些地方有逐年增多之势,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误用除草剂,或使用不当而造成的药害,也有一部分是属于飘移性质的药害,值得引起重视。
该如何解决呢?
可以在使用苗前除草剂的时候加入复硝酚钠,它有减轻除草剂要害;
如果是苗后除草剂,产生要害的话,作物所受药害较轻,仅仅叶片产生暂时性、接触型药害斑,一般不必采取措施,作物很快可恢复正常生长。如果叶片出现褪绿、皱缩、畸形,生长受到较明显的抑制,此时的作物受药害较重,就要采取补救措施。可采取喷水淋洗、施用速效、优质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在发生药害的农作物上,可迅速施尿素或喷施叶面肥等速效肥料增加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增强自身恢复能力;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等。
六、缺素引起的叶片变黄
在实际的棉花生产中,一些农户并不能做到科学配方施肥,还有的农户不舍得投入,导致底肥少用尿素等氮肥,因在棉花苗期对氮的需求比例较高,所以,在苗期、蕾期这种缺氮造成的棉花叶子发黄的症状表现较为突出。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缺氮:棉株缺氮表现为茎秆细弱,上部叶片变薄变小,叶色变淡,老叶均匀褪绿呈黄绿色,随着植株的生长而变为黄色,严重时黄化枯死脱落。
当钾肥不足时,从棉花盛蕾期开始,中上部叶片会出现西瓜皮状的黄色花纹,但茎秆颜色正常,进入开花、结铃期,中下部叶片的叶肉慢慢变淡变黄,但叶脉仍保持绿色,进而叶色转红,呈现红褐色空孔,严重时焦枯脱落。
该如何解决呢?
做好棉田追肥和叶面喷肥,可以喷洒1%~2%尿素水溶液补充氮肥;喷洒0.2%~0.3%或1%~2%过磷酸钙浸出液加1%~2%氯化钾浸出液补充磷、钾肥,无论喷洒哪种营养元素,均需连喷2~3次,间隔5~7天,用水量不应低于50公斤,以将叶片喷湿到欲滴水为宜。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白癜风有治好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