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我们毕业啦

/

summer

/

毕业季

我们毕业啦!

恭喜北京林业大学于晓南课题组,一名博士和四名硕士顺利毕业!

年5月29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于晓南课题组届毕业生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

summer

/

#毕业答辩#

范永明博士答辩题目为“芍药雄蕊瓣化关键基因挖掘及功能验证”。研究为探究芍药重瓣花形成的分子机理,对‘莲台’等7种不同花型的芍药品种,进行了花芽分化进程研究,确定了雄蕊原基瓣化的关键时间节点;分别对“单瓣型”和“托桂型”两种花型的3个花芽发育时期,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与芍药雄蕊瓣化过程密切相关的PlAP3等7个MADS-box转录因子和PlTCP2等11个其他转录因子;并分析了这些基因间的相互关系,推测出芍药雄蕊瓣化过程的基因调控网络模型;从‘莲台’中分离获得了E类基因PlSEP1,发现其在拟南芥过表达可导致雄蕊数目减少和雄蕊变短;转录组和蛋白组联合分析显示,“多糖代谢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淀粉和蔗糖代谢”等几个代谢通路可能参与了芍药雄蕊发育过程。

赵芮硕士答辩题目为“四季秋海棠重要种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FISH体系的建立”。其研究建立了秋海棠属植物荧光原位杂交体系。对兜状秋海棠等3个重要野生种、‘大花’秋海棠等2个优良商业品种及3个品系进行了核型鉴定,并进一步分析了5srDN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信息,根据位点数量推测出野生秋海棠的进化程度为:兜状秋海棠>施氏秋海棠>绒毛秋海棠。该研究是在北京市花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完成,在此深表谢忱!

陈莉祺硕士答辩题目为“芍药根茎切段繁殖特性研究”。论文对‘团叶红’等三个不同品种群的6个品种进行了根茎切段繁殖,结果显示,所以品种均能成苗,其中3个品种出苗率达到90%以上,2个品种的株高达到mm以上。

根据根茎的生长年限,进行了3种类型的切段繁殖研究,结果显示,3种切段均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未见显著差异;通过对根茎内部碳水化合物、抗氧化酶活性及激素含量测定,表明根茎在休眠解除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应用IBA、NAA、ABT1号生根粉三种生长调节剂处理根茎切段后,均大幅提高了生根率,初步确定了最佳激素种类和浓度。

孙苗硕士答辩题目为“牡丹花香TPS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该论文以研究牡丹花香的分子机理为目标,对‘海黄’等4个牡丹品种花瓣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共检测到6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萜类物质种类最多达到34种;对‘海黄’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到48条萜类合酶(TPS)基因家族成员序列;通过开放阅读框查询及在4个牡丹品种中的转录组表达量研究,进一步筛选出8条表达量高的TPS关键基因,并在牡丹花瓣中进行了qRT-PCR验证,推测出基因与挥发性物质合成的关联;对PsTPS1等8个TPS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蛋白序列比对,并构建了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进行重组蛋白诱导和体外酶活反应验证,分析了芳香物质形成的相关基因。该论文是与中科院植物所王亮生研究员团队合作指导完成,在此深表谢忱!

吴婷硕士答辩题目为“基于2n配子和原球茎诱导的蝴蝶兰多倍体育种”。其研究以蝴蝶兰为育种对象,开展了2n配子诱导和种子、原球茎离体加倍诱导的多倍体育种研究。对小兰屿蝴蝶兰等6个蝴蝶兰品种(种)进行了天然2n花粉的统计,并通过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确定了花蕾直径与分裂时期的关系;采用共培法,对二倍体蝴蝶兰H-03(杂交新子代)的原球茎进行多倍体诱导,并对变异植株进行了形态学和生理学检测,变异率达到50.00%,存活率为30.00%;对象鼻蝴蝶兰的种子进行了秋水仙素浸泡法诱导研究,结果显示液体培养基处理5d、秋水仙素浓度0.2%处理1d的诱导效果最佳,存活率达到6.41%,四倍体、嵌合体诱导率分别为27.75%、34.84%。该研究是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葛红研究员、贾瑞冬副研究员联合指导完成,在此深表谢忱!

毕业了

##

////

此后,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于6月29日进行学位授予,正式毕业。

岁月虽清浅,时光亦潋滟。祝师兄师姐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北京林业大学于晓南课题组

作者/青青子衿

排版/折花闻笛

联系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dielana.com/hljz/9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