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养兰高手”邓仕伟是土生土长的佛山南海平胜社区瓜步村人。早年在村里种植、收购韭菜韭黄,后来转型投身蝴蝶兰专业种植,并与广西高校保持着品种研发的合作。从面朝黄土的农民到年赚40万的蝴蝶兰专业种植户,邓仕伟的发家史,就是瓜步村从“韭黄之乡”转型“蝴蝶兰村”的一个缩影。
半路出家做花农:蝴蝶兰种植“能手”佛山有两处蝴蝶兰圣地,一个是陈村花卉世界,另一个就是平胜社区瓜步村。在清幽宁静的瓜步村里,有个不到千米的“兰花街”。街上聚集着27家蝴蝶兰种植基地,邓仕伟的兰鹰园艺名列其中。
在农业种植业领域摸爬打滚30余年的邓仕伟见证并参与了瓜步村的“绿色蝶变”。平胜曾经家家户户遍种韭菜、韭黄,有“韭黄之乡“的美名。为此德国总理上世纪90年代曾专门到访。村中的邓仕伟也从中赚到了“第一桶金”。
进入九十年代初,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市成为邓仕伟的重要销售市场。生意最红火的时候,邓仕伟每天运送2车共10吨韭菜韭黄到深圳、香港出售。“每人每年能赚5~10万元”,邓仕伟说,“那时我们不仅在省内收购,还从云南空运拿货。”而当年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才多元。
后来,二十世纪初,黑龙江、北京、上海等地客户来此大量收购韭黄,韭黄收购价提升,利润空间被压缩。再加上平胜种植多年土壤酸化,韭菜品质下降,邓仕伟的韭菜韭黄生意渐淡。蝴蝶兰种植,适时填补“韭黄之乡”的空白。
邓仕伟兰场隔壁的景业兰园是瓜步村第一个“吃螃蟹”的种植户。年,村民邓景德做货运司机时,帮台湾老板送兰花植株,发现兰花利润高,便率先种植了起来。年,邓仕伟成为村里第三批蝴蝶兰种植户。
从一开始的“不懂先生”到蝴蝶兰“百科全书”,邓仕伟用了13年。起初,邓仕伟到台湾请技术员,自己去蝴蝶兰兰场挖种植秘笈。就这样不断地从各方学习宝贵经验,日久天长,邓仕伟对于蝴蝶兰种植已经驾轻就熟。如今,兰鹰园艺的蝴蝶兰种植从1亩扩展至13亩,年产值13万株。
催花高手:为蝴蝶兰设“定时开关”催花是蝴蝶兰种植户们最牵挂的大事。一株蝴蝶兰何时开花、开几朵,都是大学问。喜阴喜湿的蝴蝶兰两年才开一次花,催花的成效关系着两年的生计。而邓仕伟就是催花高手。他表示,精准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是催花的关键点。
温室花房里,㎡一台立柜式空调是标配。“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晚上控制在17℃,有时空调要整日整夜地吹,4-5个月以后,兰花才陆续盛开”。邓仕伟几乎每天早晚都到花房里查看蝴蝶兰生长状况。在一簇簇绿油油的蝴蝶兰里,有几盆争先冒出了花骨朵。
临近催花之时,花农娴熟地将铁线插入花盆中,最后再用夹子固定。由于蝴蝶兰花梗比较长,花朵比较重,需要使用铁线夹住花梗。这样不仅能美美哒,也能keep住造型。
在兰鹰农场工作10年的吴姨说,周围兰场有时有一些兰花种植问题,都会找邓仕伟“支招”。例如,几时催花、施肥、除虫,今年进哪品种可能大卖,周围几个种植户都会过来探探“口风”。
兰花“伯乐”:种的蝴蝶兰都是“爆款”一个成功的蝴蝶兰种植户,除了掌握蝴蝶兰种植秘笈,还得有经营者精准的眼光。邓仕伟几乎每年都飞往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参加蝴蝶兰展览,去见识6~8个年度新品种。邓仕伟善经营,眼光独到,每年都能挑选到“爆款”蝴蝶兰。这是因为邓仕伟对客户了如指掌:“内地喜欢红花,越南较喜欢黄花,香港喜欢红花和杂花,我种了30到40个品种。”
身为种植业专业户,邓仕伟深知技术的重要性。因此,从刚开始种植时,他就与广西生态学院生物技术中心的主任李培泰教授达成合作,需要什么蝴蝶兰品种,就由他们提供。
每逢迎春花市期间,邓仕伟兰场门口停满运的货车。良好的口碑使他拥有一批固定客源,几乎不用营销宣传就会有客户自动找上门。“我们村的蝴蝶兰品质上乘,开花大且花苞数量多,一株8朵已达A级,但我们的能培育出10到12朵,摆放时间也久,细心打理能摆3个月。”
在瓜步村,像邓仕伟这样的蝴蝶兰种植者还有很多,他们兢兢业业地打理着自己的种植“生意经”。每年春节前夕,9.6米的货车轰隆隆驶入瓜步村,将佛山上百万盆蝴蝶兰运往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
佛山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