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崖西地兰短篇小说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dfzd/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dfzd/
西地兰文丨黎崖

本文发表于《莆田作家》,

01   “冠心病: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脏扩大,快速型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功能Ⅳ级。”门缓缓地打开,一双纤细的手正在电脑上飞速打出这些字。我小心翼翼地问:“请问您是蓝医生吗?”“我就是,你是?”埋在电脑前的脑袋慢慢抬起来,整张脸被口罩遮着,只留下一双眼睛。那是一双不大却亮晶晶的杏眼。我慌忙回答:“我是新来的实习生,我姓徐。”“哦,小徐先熟悉一下这个22床病例,等下随我去查房。”蓝医生抬手指一下电脑,就不再做声了。我发现她的声音有些冷,口罩上的那双眼睛似乎也冷冷的,我不由地打了个冷战。   这是我医院,我将在这里实习一年,完成我医科大学最后的学业。心血管内科是我第一个轮转的科室,跟从的主治医师就是蓝医生。科主任介绍她时说,她医术不错,可以好好跟她学。但听科里的护士说她不爱说话,脾气有些古怪。第一次见面虽然看不到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得到她的冷。我赶紧埋头看病历,不敢多说什么。   一个小时后,蓝医生带我去查房。22床是位头发已花白的老人,因突发心梗入院。蓝医生让我写下例行住院记录:患者,67岁,男性,3天前劳累后突发心悸、气喘夜间需高枕卧位,伴胸闷、出冷汗、乏力、纳差、少尿、双下肢浮肿,自服“救心丹”后有所缓解,入院查心电图示“快速型房颤,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III级”。“小徐,你教科书上的知识都学过了,像这种突发心梗的病人,是怎么急救的?”蓝医生用听诊器听完病人的心音后,突然抬头问了我一句。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头脑一片空白,蒙在那里。“回去好好复习一下课本,基础知识不能丢,丢了基础知识还能当什么医生?明天上班时回答我。”那个冷冷的声音又响起,似乎透着彻骨的冷,我赶紧诺诺地应着。02   第二天一大早,我战战兢兢地回答完心梗的诊治后,开始咣当咣当推着学长们推过的诊疗车,跟在蓝医生身后一床一床查看患者的病情。她仍是带着口罩,只露出两只眼睛,沉静地听心音心率、量血压、记录。病房的门轻轻地被推开,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子径直走到22床,压低嗓子说:“爸,你到底把房产证放在哪里?拿出来吧!”22床的老人睁开浑浊的双眼,抬起干瘦的手,愤怒地说:“你…你给我滚…”“爸,至于嘛?我可是你的儿子呀!”那男子不依不饶。“你…你…”老人抚着胸口,急剧地气喘起来。“你,赶紧给我出去!”蓝医生冲了过来。“关你什么事,我是他儿子。”“现在是查房时间,你再不走,我叫保安了!”那男子终于喏喃着走了。   老人的脸煞白煞白的,瘫在床上,蓝医生急速上前用听诊器听心音,急促地说:“心脏收缩期杂音,心梗伴急性心力衰竭,快西地兰0.2毫克静脉注射,心电监护。”一阵手忙脚乱的抢救后,监护仪上的心跳波形几度直落后,终于又形成波形平稳地起落。蓝医生回到办公室,摘下口罩,轻轻地吁了一口,站在窗边凝视着窗外。我发现原来她有一张洁净的脸——原来她挺漂亮的。   “小徐,你知道吗?我最喜欢的药就是西地兰,多好听的名字,它能及时挽救多少人的性命。”蓝医生幽幽地叹了口气,又说:“可是,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当医生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你明白吗?”我懵懂地点一下头。她接着说:“这是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我希望你能记住它。”我看着她那双不再觉得冰冷的杏眼,凝重地点了点头。03   22床的老人是位孤寡老人,老伴早逝,有一个儿子。但儿子成家后就没和他生活在一起,平时也几乎没去看望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前几天突发心医院抢救。幸好他自己有退休金,而不至于担负不起医疗费。   接下来几天查房蓝医生都是第一个查他,每次都轻柔细语地和老人说话,我惊讶地发现她的声音居然这么温柔甜美,我甚至能感觉到她口罩下面盈盈的笑意。“小徐,急性心梗溶栓治疗怎么进行?”这天,我正在想象着她口罩下的样子,一个严厉的声音急促地响起,我冷不丁防地吓了一跳,期期艾艾起来,涨得满脸通红。周围人的目光都聚集到我身上,我恨不得找个地洞转进去。“查完房到办公室来一下。”蓝医生冷冰冰地命令着。   “我希望你不要老是发呆走神,医生这个职业是终身不断学习的过程,现在是你学习的最关键时期。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职业,就趁早退出,否则祸害了病人。”在办公室里,蓝医生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我实在难以想象这就是刚才那个温柔细语的人。我满心委屈,却不知该说什么好,我只是个小实习生,只能唯唯诺诺地点着头。   为了挽回之前对我的不好印象,为了能有个好的实习成绩,我开始每天清晨早早地来,推着学长们曾经推过的治疗车,哐啷哐啷地一床一床给病人量血压、测心电图。蓝医生看我的那双杏眼开始有了些笑意,讲话也和气了许多。她哪里知道我只是为了表现给她看,能有个好的实习成绩。04   22床的病人突然急剧地咳嗽起来了,甚至咳出暗红的血来。大家都紧张了,手忙脚乱地给他擦拭着血。蓝医生冷静地开了肺部CT检查单。CT结果显示:右肺上叶尖段结节状软组织影,考虑周围型肺癌。胸部病理活检证实为低分化腺癌,发现太晚了,基本上属于晚期了。那天晨会上,屏幕闪示过一张张CT的黑白切片,蓝医生尽量用快速平淡的语调叙述着一段晚期肺癌病程的可能进程,我分明能感觉到声音里的微微颤抖:需要转胸外科手术。   我去给老人的儿子打电话,告诉他情况,说明要尽快手术,医院办理转科手续。“他妈的,你们是什么破医生,越治越重!”他的儿子在电话里破口大骂,甚至摔了电话。   老人的儿子来了,径直走进病房。“爸,你的病都这样了,再不告诉我房产证在哪里,要是你走了我去哪里找呀?”他着急着叫到。老人紧闭双目一声不吭。蓝医生进屋把他拉进医生办公室,严肃地说明了病情。“你们做子女的不关心老人的身体,也没认真体检过,所以拖得太晚了。”她递上了病情危重通知书。“什么狗屁医生把病人越治越糟,还敢来教训我,我要去告你们。”老人的儿子一把抓过通知书撕碎了,扬长而去。撕碎的通知书在空中回旋飘落,每一片纸片最后都颤巍巍地落在冰冷的大理石地板上,显得孤零怯弱。   蓝医生还是联系了胸外科,办好了转科手续。给老人的儿子打电话,他再也不肯来了。手术主刀医生拿着手术同意书和老人谈签署,老人却紧闭双眼始终一言不发。蓝医生知道后主动去跟他谈。在和他说时,老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始终瞪着混浊的双眼,仍是一声不吭。最后,老人蹙着深陷的皱纹,拽着她的手,嗫嚅着:“你是好人,听你的。”手术同意书留下他凌乱的签名,笔迹压痕突出纸背,透到下面的纸张上——老人的内心应该是信任而坚定的。05   初秋时节,南方的天仍是燥热,在这栋高高大大的住院大楼里,季节的痕迹被隔绝在冷气房之外。一个蝉声鸣噪的午后,老人的手术开始了。因为老人的心脏问题,蓝医生作为他的经治医师需前去进行心电监护,协助手术。在手术室外的洗手池边,我和蓝医生一遍又一遍地刷洗着手指,一切都静悄悄的,只有流水哗啦哗啦的声音,在穿上无菌衣时我听到她一声轻轻的叹气声。   手术终于在监护仪上不断起伏变化的心跳波里完成。在几番血压骤降、心跳直落、警示灯频频闪烁的危急状况后,有惊无险地在胸口上安安稳稳地缝上一道伤口。   但是术后,生命迹象仍在危险边界徘徊,老人插着气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观察。拔掉气管转回心血管内科的那天,病理检查报告也出来了:癌细胞已经扩散。   病理报告单在蓝医生的手里捏了很久,我看不清她口罩下的表情,只觉得那双一直冷冷的杏眼似乎有些迷离。没有家属来,只能告诉病人病情。如何面对老人呢?告诉真相?岂不残忍地打破他曾经信任而又坚定的心。   蓝医生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来到老人床边宽慰地告诉他一切都安好。老人苍白的脸上泛起淡淡的笑容——自从住院以来他总是寂寞地发呆,从未笑过。但是病痛持续地在折磨他,他那满是皱褶的脸一直扭曲的,护士们跟他说话时,他总是沉默。我照例每天一大清早咣当咣当地推着治疗车给老人检查、换药。偶尔会假装不经意说些话:“老伯,忍耐一下,很快就会好了!”“老伯你太厉害了,今天又好了很多!”老人勉强颔首,然后仍然陷入一段长时间的沉默。   虽然蓝医生每天都在仔细研究治疗方案,可是老人的病情还是控制不住地进展、恶化,不时地心悸、气喘,他像一盏即将耗尽的油灯在苟且残存着。终于在中秋的前一夜,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老人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床边指尖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   “可拉明0.5克、洛贝林0.5克兴奋呼吸中枢,”蓝医生急急赶来了,急促地吩咐着:“西地兰0.4毫克、多巴胺60毫克、多巴酚丁胺80毫克强心升压。”可是老人毫无反应。“肾上腺素8毫克、阿托品0.5毫克兴奋心脏。”蓝医生开始加大起搏器电压、频率,一边叫着一边拼命按压起搏器,老人虚弱单薄的身体如一片枯叶在起搏器下起伏。心电监护仪显示着起搏器带动不良、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最终在一条直线里,老人画上了生命的句号。   月儿的清辉冷冷地照在窗边,蓝医生喘着气,慢慢放下起搏器,呆呆地站着,许久许久才挪着步离开。我默默地跟在她的身后,看着她沉重的步子消失在走廊的尽头……06   次日清晨,我仍旧早早地来了,推开办公室就看见蓝医生坐在办公桌前发呆。看到我时,她幽幽地叹了口气:“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事实上,我们又能做到多少?可怜的老人,通知家属了吧?”我赶紧点了点头。   “把庸医给我叫出来,治死我父亲,赔我父亲来!”早上刚查完房,楼道里就想起来了一阵激烈的叫闹声。我出去一看,原来老人的儿子来了,带着一班人在病房前叫嚣着,几个护士在阻拦着。主任来了,让蓝医生不要出来,自己出去协调了。   蓝医生颓然地坐在办公桌前,我静静地站在旁边陪着她。两行清泪从她那双迷蒙的杏眼里流出来,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我去给她倒开水,屋里非常安静,只有我倒水时瓷杯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外面的吵闹声不时从门缝飘进来。   可是,协调未果,老人的儿子要求赔偿50万。持续到下午时,他们已经在病房大楼前打出“血债血偿,还我父亲”的标语。医务部派人来调解。经过一番又一番的谈判,医院赔偿5万。蓝医生在治疗上并无过错,主要错误是:越权让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未下达病情危重通知书给家属告知。医院给了她记过处分。   记过处分通知下来的那天,天下着毛毛细雨,秋的寒意开始弥漫在整栋住院大楼里,冷气已不再开放,季节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到来了。我路过护士站的时候,听到护士小张在和其他的护士嘀嘀咕咕。“真是怪人一个,老是干些吃力不讨好的事,这不落了个处分。”“也是,你们说,她年龄这么大了,也不嫁人,也不往上爬,整天板着个脸,有啥意思呀!”“就是,人家别的医生都想着怎么搞课题弄论文,晋升上去,她倒好都不想!这回来个处分想晋职称更麻烦啦!”   之后,我终于从小张嘴里知道了关于蓝医生的故事。蓝医生原来有一个男朋友,是比她高几届的师兄,但先天心脏不太好。蓝医生毕业分配那一年,她男友一次在做完8个小时的手术后,太过劳累心脏猝死在手术室里。蓝医生轮转完各科后,选择了心血管内科,从此未再谈恋爱,终日独来独往,一晃已经三十几岁了。   我到办公室向蓝医生汇报一些病人的检查结果。她一脸平静地听着我的汇报,不时微微点头,洁净的脸上泛着洁白的光晕,丝毫感受不到处分对她有什么影响。我心里不由得暗暗称奇。再看她的双眸,虽然仍是冷冷的样子,但我却感受到了眼里的光芒——那是一种坚定的光芒。我突然感觉亲切起来,不再惧怕她了!07   时间在流逝,一切都仍然在继续,世界还是按它原有的样子运转着。她还是不爱说话,周围的人仍觉得她还是那样的冰冷,而我却一直在她身边转悠,开始积极地请教她各种问题,认真地处理她交待的事项。因为我分明能感受她身上有某些暗含的暖意在隐隐地温暖着我。时不时的,她对我也多了些赞许的笑意。就这样,我们捻熟起来,成了很好的师生。   当冬天快要来临时,我离开心血管内科到别的科室轮转。离开科室那天,蓝医生请我吃饭。在这个华灯初上的傍晚,在一家静谧的咖啡馆里,我们有了以下的对话。   “小徐,做好了当名医生的准备吗?”   “嗯,还好吧。”我迟疑了一下。   “我挺看好你的,你是个好姑娘。你每天都那么早就来看病人,说明你的心里有病人。”   我不由得脸红了,她哪里知道我当初只是为了有个好的实习成绩做样子给她看的。   “如果确定了理想,就要做好孤独的准备。”她接着说道。   我愣了一下,不由自主地问道:“蓝医生,你孤独吗?”   “孤独?其实孤独是一种美丽,”蓝医生搅了搅杯中的咖啡,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城市,淡淡地说:“很多时候,你发现你的情绪与思维不能用语言说出来,而宁愿让自己渐渐消失在夜晚灯火闪烁的街道上,这就是孤独。但隐在深夜的宁静里是内心的寂然与平和。”   “蓝医生,你的理想就是当名好大夫吧?”   “我不是名好大夫,很多时候我无能为力。我的理想很微小,我只希望能尽我所能解决最普通百姓的病症,就如一支小小的西地兰。”   “我知道他们都在背后议论我。搞课题研究需要花太多的时间精力,我们科急诊太多了,当你选择了病人,你就没办法再有更多的选择。只要能实现理想——即便在旁人看来是渺小的理想,我不认为我有什么损失。”她顿了顿又说。   “理想实现的过程是艰辛的,常常伴着周遭人的不解与误会,所以它必然伴随着孤独。但它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去追求,去实现。而是它的存在,让我们人生的历程变得纯洁和干净。”这是分别时蓝医生告诉我的最后一句话。08   离开心血管内科后,我又行经了许多楼层,一个科一个科地轮转实习。我努力汲取所能学到的东西,因为我的脑海里时时都闪烁着那双冷冷中却透着光芒的杏眼。   在我快要完成实习课程时,又是蝉鸣四起时——夏季悄然来临了。又是一个蝉噪不绝的午后,我去心血管内科送会诊单。刚走进那条熟悉的走廊,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快,西地兰0.4毫克。”抢救室里一阵手忙脚乱声。我看见蓝医生头发凌乱,一缕秀发垂到耳际,上面挂着一滴晶莹的汗滴,摇摇欲坠……   我微笑着转过身,眼里泛着泪光,为着那份坚持与信仰,为着那份寂静的追求,即便是谱写着一首孤独的歌曲。夏季的蝉鸣隐隐约约渗进大楼的寂寞里,断断续续地吟唱着遥远和未来的歌谣。   我回到宿舍,在网上搜索到西地兰:学名去乙酰毛花苷,提取自洋地黄植物。我看到了洋地黄的图片,花冠钟形,下垂,偏向一侧,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很似蝴蝶兰,是一种淡雅静美的花。   西地兰,一个美丽的名字。

-END-

△作者简介:黎崖,仙游人,现居厦门。医学硕士,一名游历在医学和文学边缘的女子。敬佑生命,行文随心。“医学以拯救肉体,文学以拯救灵魂。”

延伸阅读

黎崖:爱在秋季

黎崖:木兰溪畔的故乡

万古人间四月天——读林徽因

石阶上的青苔

征稿启事●小说、散文、诗歌(不含古体诗)、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体裁均可,主题不限。作品要求思想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原则上,每位作者只能申报一件(组)作品,获过市级以上其他文学奖项的作品不再参评;

●参赛作品一律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至邮箱:ptzj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dielana.com/hljz/4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