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是个热情的地方。从我们表明身份,表达了采访意愿开始,便收到了潢川人源源不断发来的热情。潢川县委宣传部为记者采访提供了大量支持,召集了潢川县文明办、潢川中华黄氏研究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在这个一河穿两城的古老县城,人们对发展、对交流、对融合有着强烈的欲望。
历史上,潢川辉煌过,也曾没落过,是铁路交通的发展,一次又一次扭转了潢川的地位。如今的潢川,坐拥5个黄金“十字交叉”,具备了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独特交通通信中枢地位,成为了河南的南大门、东引西进的大平台和南下北上的桥头堡,被誉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金三角”。在这样的大交通优势中,潢川确定了要做市域副中心的目标,加速推进“潢光一体化”进程。
小潢河景观
交通改变了潢川在今天的信阳市范围内,历史上曾经有两个中心,他们分别是——隶属于汝宁府的信阳州城(今信阳),以及光州(今潢川)直隶州府城。在京汉铁路修通之前,光州是河南省仅次于开封、周口的第三大城市,也是河南省3个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之一,更是豫南这一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作为对比,当时信阳州城人口仅3万。
年,在中国传教的美国信义会出版了一本《白色收获:鄂豫信义会》。书中是这样介绍光州的:“光州城位于河南省南部,据说它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省会开封比它大一些。”由此可见光州当时的繁华。
20世纪初,京汉铁路建成通车,迅速带动了信阳城的发展。光州,因此逐渐被边缘化。受够了铁路“窝囊气”的潢川人,开始把建成铁路作为自己持续不懈的追求和梦想。
谁都没有想到,潢川县的第一条铁路来得这么突然。杨峰是一位致力于研究、发掘潢川历史的潢川人。据他介绍,这条小铁路带来的不是滚滚的财富和幸福,而是炮火连天的血雨腥风。在年出版的《平桥区文史资料》第三辑中,有张柏年的一篇回忆,写的就是对从明港到潢川的一段轻便小铁路的记忆。
据张柏年回忆,这条轻便小铁路的出现,是国民党为运输粮食、军用物资,供给驻防潢川一带国民党军“围剿”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而建的,修建时间在年。年出版的《重修信阳县志》中也记载:“信阳明潢轻便铁路:二十一年张钫为行军运输,由信阳至潢不如由明港至潢直捷,临时敷设轻便铁路,事后撤去。”
轻便铁路被拆除后,潢川再次陷入了无铁路的尴尬。直到年京九铁路通车,潢川终于圆了自己的百年铁路梦。京九铁路通车后,潢川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处鄂豫皖三省连接地带的区位优势得以爆发。潢川成为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中唯一的县级城市,京九和宁西两条铁路、大广和沪陕两条高速、和两条国道在县城形成3个黄金十字交叉,是省市重点打造的副区域中心城市。国务院把潢川列为大别山扶贫片区重点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来发展。
华英股份有限公司鸭孵化车间
要做市域副中心今年6月份印发的《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信阳十三五规划》)中,信阳提出要“着力构建‘中心城区辐射、副中心城市集聚、县城带动、重点镇支撑’的城镇体系”。《信阳十三五规划》就加快推进潢川、光山两县组团式、一体化发展,构建市域副中心城市,支持撤县改市的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划。
在《信阳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潢光一体化”明确提出了要求:
提升副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着眼交通一体、产业同构、资源共享、功能集合,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加快推进潢川、光山两县组团式、一体化发展,构建市域副中心城市,支持撤县改市工作。
优先推进两县连接通道建设,先期加快推进潢光路升级改造,后期沿潢河两岸再建设两条通道,构建连接两县的便捷交通网络。
加快推进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潢川、光山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等载体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基本功能完善,增强就业和人口吸纳能力。
推动潢川县城向西南、光山县城向东北发展,加强城区对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功能;构筑两县与信阳中心城市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增强经济联系与产业互动发展。
争取到年,潢川县城常住人口达到50万,光山县城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两县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市域副中心城市作用进一步增强。
实际上,这并不是信阳第一次提出“潢光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早在年2月份召开的信阳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提出“潢光一体化”,并得到了市县政府的积极支持。此后,每年的信阳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持续 “潢光一体化”的定位是:信阳市的副中心城市;引领大别山扶贫片区的领头羊城市。“加快潢光一体化”进程,可以构建信阳市独具特色的宁西城市带,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打造区域竞争的主平台,走上独具信阳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潢川县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潘泊栋说,所谓市域副中心城市,就是同一个城市辖区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对周边区域带动力和城市影响力仅次于中心城市并被赋予副中心城市职能和地位的城市。
为此,该县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统领,统筹推进“多规合一”,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依托“一河”(潢河)治理开发、“两路”建设提升(京九大道、工业大道),推进“六区”(中心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万亩花木生态区、黄国故城文化旅游区)联动融合发展,构筑区域中心城市雏形。推进“潢光一体化”,沿京九大道以南、潢河上游,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充分彰显水城花乡城市个性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蝴蝶兰繁育基地
以产业集群支撑发展潢川县有条华英大道,道路的名字来自于一家本土企业——华英集团。华英集团宣传部长黄宏波说,作为一家围绕鸭子做文章的企业,华英集团虽然在消费者群体中默默无闻,但在业界,华英集团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著名企业。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说,华英集团是世界第一,被誉为“世界鸭王”。
华英集团起步于年的英国贷款。20多年过去,华英集团已经从最初一家年产肉鸭万只的小企业,发展到了年产万只,产品出口欧盟国家的大企业。从养殖到产蛋,从孵化到宰杀,再到深加工,可以说,华英集团的产业包罗了鸭子的一生。
华英集团的种鸭孵化车间和禽类加工车间,整洁、安静,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向记者展示了一家企业能够成功的绝对实力。而在花木产业中的翘楚——河南盛世园林集团潢川分公司,记者领略到了潢川人“鄢陵花木学潢川”这句的底气。温室大棚内的蝴蝶兰艳丽芬芳,美丽到令记者一行皆误认为假花的地步。
类似的一级资质花木企业,该县拥有19家,占到全省的过半数。目前,潢川花木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有多个属类、多个品种,年产值16亿元。年《河南省花木产业发展规划》,将潢川列为全省六大花卉产业核心区之一,将万亩花木精品博览园列入全省6个集聚园区,把潢川列入观赏苗木核心区。
据潘伯栋介绍,潢川县有三大特色产业,即鸭产业、花木产业、糯米粉产业。潢川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始终把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作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直接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壮大和发展。
据介绍,该县坚持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品牌发展、组团发展之路,着力培植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通过创品牌、扶龙头、建基地,加大科技创新和环保投入,推动现代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制造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该县培育壮大了以华英集团为主体的肉制品加工百亿产业集群,还延伸出以华姿雪、永江羽毛、荣丰纺织为代表的羽绒羽饰服装产业集群;以黄国粮业、裕丰粮业为代表的糯米粉粮油加工产业集群,产量几乎占全国市场的1/3,在业内赢得了“中国汤圆黄国粉”的美誉;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在制品百亿产业集群后劲十足,圣光医药、甾体生物、庆宇药业初具规模。目前,潢川已经形成了鸭、生猪、糯米粉、花木、水产、食用菌六大农业产业化集群。
年,该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位居信阳市第一。华英集团实现上市再融资14.4亿元,黄国粮业、盛世园林、春泉园林、莱泰园林在新三板上市,全县上市企业达到5家,强化了经济支撑。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1.8亿元,增长11%,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占工业比重提高到74%,荣获“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称号,是信阳市唯一一家获得该荣誉的县,华英农业、黄国粮业等8家企业跻身全国家“优秀龙头食品企业”之列。
组培繁育出的蝴蝶兰
“潢川好人”照样精彩潢川县文明办主任杨玉清格外忙,她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好人好事”中。
11月18日上午,潢川县北城教堂开展了一场别致的道德大讲堂。余名群众参加了大讲堂,学习他们自己身边的道德楷模,好人榜样。第二天上午,万名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合同启动仪式在潢川县举行,万名志愿者加入“好人”群体……
在潢川,“潢川好人”在阵阵文明新风的吹拂下开枝散叶。迄今,该县已有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2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9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入选“河南好人”,在连续开展两届的信阳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中,“潢川好人”入选人数一直位居全市第一位。
据统计,自7年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启动以来,该县涌现先进典型0余人,其中受国家级表彰的20人,受省市表彰的余人,呈现出数量多、质量高、类型全、连续性的特点,形成了备受社会瞩目的潢川“道德群星现象”。
杨玉清说,“潢川好人”的涌现,有历史的文明基因在发挥作用,还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在支撑。
该县立足区域文化资源特点,大力挖掘和弘扬光州传统的君子文化,坚持把弘扬君子之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河南建设相结合,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最美潢川人”“道德讲堂”“美德少年”“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道德主题实践活动,重点挖掘宣传群众身边的“平民英雄”和基层涌现出的“凡人善举”,不断宣传放大“好人效应”,完善关爱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帮扶机制,用身边人、身边事说话,通过小故事阐述大道理,广泛播撒道德种子,赋予了传统的君子之风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使君子之风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与行,让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渗入到这座城市的血液中,成为市民自发自觉的行为,“善”的种子在潢川大地随风飘扬,处处生根,开花结果。目前,“学好人、做好事、长好心、当好人、有好报”已成为社会主流价值导向。
春申君雕塑
黄国故里春申君来到潢川,就不能不提及黄歇。要说起来,“黄歇”这名字远没有“春申君”三字有影响力。如果不是一部大热的电视剧《芈月传》,大家记忆中最明显的,应该还是春申君,而不是黄歇。
黄歇的历史还得从古老黄国说起。河南省黄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潢川中华黄氏研究会会长黄运庚告诉记者,潢川古为黄国,是中华黄姓发源地,黄氏始祖即为路终。黄国为春秋时期嬴姓诸侯国。公元前年,楚灭黄,黄地入楚。
距离县城6公里的隆古乡内,黄国故城遗址仍在。古城遗址不大,仍在建设之中。小雨中登临古城遗址,更能契合“禾黍故宫”这一成语的意境。国祚年的黄国,在文字记载之外,如今只遗留下部分土城墙和出土文物,令后人再难复原黄国当年的繁华。黄国故城遗址内还保留有黄君台、天池、贵族墓葬区、冶炼作坊、春申君衣冠冢等历史文化遗存,可以慰藉后人对那段历史的好奇。
黄国灭亡多年后,黄歇以楚属黄国后裔的身份登场。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两国交战。楚国一败再败,被迫迁都陈州(今河南淮阳),形势岌岌可危。楚顷襄王急派辩才出众的黄歇出使秦国和谈。
此时,秦国密令白起随即率领秦国全国精锐及韩魏之师约百万军队一举灭楚。得知消息的黄歇写出余字的《上秦昭王书》,及时与秦相应侯范雎等沟通,获得昭王接见。在秦廷,黄歇凭三寸之舌和《上秦昭王书》有理有据的精辟辨析以及其视死如归的英豪气势,终于奇迹般地说服了秦昭王。黄歇凭一书而退强秦百万雄师,也成为千古之佳话。
此后,黄歇又随楚国太子完作为人质,留居秦国咸阳。太子完回国后不久即位为楚考烈王,因黄歇再立大功而为楚相,封为“春申君”,赐淮河以北12县,在此封地15年后,黄歇主动让出淮北封地,请封远在东海之滨的江东故吴地。
黄运庚说,黄歇及其族人在江东吴地一带经营了10年,以此为基地疏通河道,兴修水利,改造粮田,使长江三角洲的浦江地区得到良好的开发治理,受到当地人民和后世的敬仰。他当时治理拓浚的河道称作“黄歇浦”。明朝以后,黄歇浦也就易名为黄浦江,这便是黄浦江名字的来历。春申君中的“申”也成为了上海的简称。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文/晚报特派记者贾若晨图/晚报特派记者贾晶晶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一毛!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潢川在线APP,了解更多潢川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