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平产业兴村奔小康澎湃在线

                            

顺平电视台

有线电视:17频道

网络电视:频道

从花卉产业到布鞋产业,从错季桃树到畜牧发展,谈起农村的产业发展,顺平县蒲上镇西南蒲村书记张立彪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01

花卉大棚成村集体主导产业

初冬时节,走进顺平县西南蒲村花卉大棚,满眼皆绿,一派生机勃勃。“这里有我们脱贫致富的秘籍。”正在棚内养护盆栽的西南蒲村村民刘得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是花卉产业让荷包鼓起来。

西南蒲村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营业性收入较为薄弱。该村立足本村实际,盘活资源,有效发挥扶贫资金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借助国家审计署和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帮扶项目,引进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先后投入万元,建立起占地15亩的5个花卉大棚,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

现在,村外的花卉电气化大棚,专门培育月季、蝴蝶兰、仙客来等观赏花卉,不仅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还为村里低收入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02

扶贫车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哒哒哒……哒哒哒……”西南蒲村万里鞋厂缝纫机声、锤鞋底声此起彼伏,明亮的扶贫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熟练地制作、加工布鞋。

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秀梅已经在扶贫车间工作了8年,她一边娴熟地使用缝纫机,一边兴奋地介绍说:“以前我就在家带孩子、照顾公婆,现在在这上班不仅离家近,每个月还能挣到多块钱,顾家、挣钱两不误。”

万里鞋厂采取“工厂+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本村及周边邻村的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提高贫困群体收入,实现了企业与贫困户的共赢。近年来,产量一直稳步提升,目前已成为中华老字号“内联升”布鞋的重要代加工厂,每年代加工布鞋30万双。鞋厂将纳底工艺加工点设在贫困山区,覆盖大岭后、北大悲、南神南、宁家庄等36个贫困村,带动贫困山区留守妇女和周边留守妇女余人就业,年人均收入-元。

03

多元发展保质量

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始终树立“产业立村、产业兴村”的发展理念,凝心聚力、千方百计拉资金、跑项目、谋发展,不断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新的发展动能。

西南蒲村是一个典型的果树种植村,村两委深挖这一潜力,积极抓特色产业,促农民增收。先后组织有种植专业技能的村民到唐山市和涿州市实地参观学习,还多次聘请河北农大专家到村培训,有效提高种植养殖管理技能。目前,该村种植错季桃树亩,已初具规模;发展养猪合作社,由18户村民合作入股;全村有5户规模化养羊50只以上。

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85人,年年纯收入不足元,到年底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到元。如今,集体产业迅速起步,村集体年收入从两年前的2万余元达到11万元,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保定日报记者王辛于

通讯员张博

编排:黄炜

监制:李慧军吴拥军

总监制:吴建章

原标题:《顺平:产业兴村奔小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dielana.com/hljz/10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