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盛赞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蝴蝶兰

日前,柏林爱乐乐团中国之行最后一站——上海站的演出已全部结束。11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第6版(综合新闻版)以柏林爱乐乐团上海音乐会为切入点,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成长发展进行了报道。报道原题为《“蝴蝶兰”绽放,文化自信飘香——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成长掠影》,全文如下:

大师西蒙·拉特手中的指挥棒有力地在空中划过,脍炙人口的《唐璜》交响诗奏响,当代古典乐“天团”柏林爱乐乐团16日晚开启亚洲之行最后一站——于第19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即将闭幕之际,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两场演出。

12年前,同样是西蒙·拉特带队,全球首屈一指的柏林爱乐来到了上海浦东刚刚诞生的东方艺术中心演出,引发全城乐迷“狂欢”。暌违12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巨变,这座位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剧院也见证了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非凡历程。

“一带一路”文艺圈不断扩大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来了!维也纳爱乐乐团来了!柏林爱乐乐团也来了!不到1年,位列全球交响乐团排行榜前三甲的“天团”接踵而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连续上演顶级交响“盛宴”,这在亚洲地区十分罕见。

翻开东艺的工作日历,“一带一路”文艺圈在这栋巨型蝴蝶兰形的建筑中不断延伸、扩大。

在东艺-年演出季中,共计台、场演出,近半数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仅年,累计安排超过50场演出,涉及来自俄罗斯、斯洛伐克、波兰、捷克、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的近20个文艺团体。

年,由于柏林爱乐的到来,浦东这片开发开放的沃土多了灵动的交响乐音符。当时有人估算“全上海乐意为交响乐埋单的观众不超过1万人”,但短短12年,这座城市的乐迷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柏林爱乐此番售票,仅26个小时全部售罄。

前不久,东艺还与阿拉伯舞台艺术的“风向标”——阿曼皇家歌剧院达成战略合作,将于年联合出品制作一部中国题材的歌剧,在两地同时演出。

已持续12年的东艺演出季,今年首次提出“东方质造”概念,寓意“品质”和“创造”。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雷雯说,将世界优秀作品引进中国的同时,把中国优秀作品带到世界,推出“一带一路”精品系列,将致力于加强文化交流。

“上海速度”+“世界广度”

“上海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地方,每次来到这里,都是一次探索。”西蒙·拉特说,这是他作为柏林爱乐首席指挥最后一次进行亚洲巡演。

对柏林爱乐的到来,起初业内都在观望。而位于浦东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在短短的决策期就给出明确判断——“这将是一次空前的中欧文艺交流”。

得益于上海自贸区氛围熏染,东艺的工作效率代表了“上海速度”,也是浦东深化改革开放的速度。一座东方的剧院与欧洲名团就这样在12年后再续前缘。

年东艺刚开放,主要客流仍来自浦西。年后,客流出现“浦东潮”,伴随当地自身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同步带热了东艺的交响乐票务。

12年间,排名世界前十的交响乐团全部造访过东艺。不仅是交响乐,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民族音乐、传统戏曲等在这里演一出火一出。最新演出季的开幕大戏——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的两部力作《罗丹》和《安娜·卡列尼娜》更是一票难求。

在不断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

在16日晚柏林爱乐的演出中,中国钢琴家王羽佳的表现将全场推向一个高潮,以高难度著称的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如泉涌般从她指间流出,与柏林爱乐饱满细腻的音色,擦出动人火花。

雷雯说:“大胆邀请青年女钢琴家王羽佳,是一种创新;更多的创新,则来自于剧院自身不断夯实的中华文化底蕴,来自于坚定的文化自信。”

东艺的另一项创新是与走出“低谷期”的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达成5年战略合作。今年早些时候,依托东艺搭建的平台,这支曾经见证中美“融冰”的交响乐团与逾10支中国国内交响乐团展开“中西对话”。

“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雷雯已制定出更长远的规划,未来将把更多中国特色的演出剧目和艺术家推介到世界舞台。她说,东艺要打造两大平台——中外优秀项目的荟萃平台,艺术家、院团、政府、观众、赞助商等的聚合平台。

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等“邻居”建成启用,形成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东方艺术中心——这株根植于上海浦东的“蝴蝶兰”将更加郁郁芬芳。

赞赏

长按







































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
甲氧沙林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ebs.com/hlbc/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