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m.39.net/pf/a_8600271.html
赤胫散:别名:蛇头蓼、血当归、红泽兰、花蝴蝶、红皂药。
为蓼科蓼属植物赤胫散PolygonumruncinαtumBuch.-Ham.exD.Donvar.sinenseHemsl.的根及全草。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状茎横走,节明显,有时膨大成连珠状或块状,红褐色。茎直立或斜上,有纵沟。叶互生,托叶鞘筒状,膜质。夏秋季开白绿色或淡红色花,圆头状花序直径5~7mm,顶生,数个再聚集成圆锥状,总花梗有腺毛;花被5片;雄蕊8个,与花被等长;子房上位,花柱上部3深裂。瘦果卵形,黑色,有3棱和小点,包于宿存花被中。花期4~8月,果期6~10月。
生于林下、水旁和沟边。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根茎粗短,直径约3cm,有少数分枝,顶端有茎基与叶基残余,呈棕色鳞片状或须毛纤维状,有的具侧芽及须状根,并有少数横纹。根类长圆锥形,长约17cm,直径达1.8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上端具横纹,其下具多数纵皱纹,散有横长皮孔样疤痕及点状须根痕。质硬,断面黄色,可见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稍苦。
主产于河北、山东、江苏、江西等地。
夏、秋采收,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主含脂肪油,组成脂肪油的脂肪酸有:棉子油酸、亚(麻仁)油酸、棕榈酸、十八酸、花生酸、十六内酯、植醇、十五酸、山酸、肉豆蔻酸、鲸蜡烯、月桂酸、顺-桃金娘醛烯醇、六氢金合欢基丙酮、榄香精、异植醇、紫苏子醇等。此外,还含3,3′,4′-三甲基鞣花酸、3,3′-二甲基鞣花酸、3,3′,4-三甲基鞣花酸-4′-0-β-D-葡萄糖、3,3′-二甲基鞣花酸-4′-0-β-D-葡萄糖、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胡萝卜苷。
①抑菌作用:赤胫散的醇提物水溶液对革兰阴性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②抗氧化作用:赤胫散醇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仅弱于EDTA,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赤胫散有效成分的提取物起着氢供体的作用,使具有高度氧化性的自由基还原,从而达到清除的目的。
全草:酸、苦、微辛,寒。
?????????根:苦、涩,寒。
全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适用于痢疾,白带,血热,头痛,崩漏,经闭,乳痈疮疖,跌打损伤。
???????根:清热解毒,活血舒筋。
适用于高热神昏,肺痨咳嗽,烫火伤,瘰疬,痈疖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月经不调。
9~15g(鲜者15~30g);或泡洒(根)。外用:全草捣敷;根研末调敷或醋磨搽。注意??赤胫散根孕妇忌服。
(1)痢疾:
赤胫散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赤白带:
赤胫散18g,杉木浆9g、檀木浆9g,水煎服;白带加白糖;赤带加红糖、月季花、阿胶。《湖南药物志》。
(3)汤火伤:
赤胫散根研末,调麻油搽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4)腰痛及月经不调:
赤胫散根30g,泡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赤胫散是蓼科蓼属植物羽叶蓼PolygonumruncinαtumBuch.-Hαm,exD.Don的变种。羽叶蓼为多年生草本,与赤胫散的区别是:茎节部通常具倒生伏毛,叶羽裂,顶生裂片较大,三角状卵形,顶端渐尖,侧生裂片1~3对,两面疏生糙伏毛,具短缘毛,下部叶叶柄具狭翅,基部有耳,上部叶叶柄较短或近无柄;头状花序较大.。顶生通常成对;雄蕊比花被短。产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台湾、广西、云南及西藏。生于山坡草地、山谷路旁,海拔~m处。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赤胫散
赤胫散:异名:土竭力、花蝴蝶、花脸荞、荞子连、九龙盘、花扁担、土三七、散血连、苦茶头草、红泽兰、荞黄连、广川草、化血丹、草见血、血当归、黄泽兰、飞蛾七。
为蓼科蓼属植物赤胫散和缺腰叶蓼的全草。
赤胫散《全国中草药汇编》已经介绍过了。不再重复了。
缺腰叶蓼P.runcinαtumBuch.-Ham.exD.Donvar.sinenseHemsl.
???本变种与赤胫散的区别是头状花序较小,直径5~7mm,数个再集成圆锥状。叶基部通常具1对裂片,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
???生于海拔m以下的山坡林下、山谷草地。分布于西南及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等地。
7~10月采收,扎把晒干或鲜用。
抑菌作用: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表明赤胫散的醇提取物水溶液对革兰阴性志贺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抑菌作用强度与药液浓度成正相关;对革兰阴性大肠杆菌、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菌作用。
:苦、微酸、涩,平。
1.《分类草药性》:味甜,性平。
2.《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一说辛。
3.《贵州民间药物》:性寒,味苦、微涩。
4.《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平,味酸、苦、辛。
清热解毒,活血舒筋。主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经闭,痛经,乳痈,疮疖,无名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劳伤腰痛。
1.《分类草药性》:治经水不调。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三焦热。治头昏晕。
3.《湖南药物志》:镇痛。
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痔疮,九子疡;用于跌打损伤:舒筋活血,接骨,消伤肿,止伤痛。
5.《云南中草药》:补血调经,疏经活络。(治)月经不调,干血痨。
6.《广西本草选编》:清热止泻,消肿解毒。(治)急性胃肠炎,无名肿毒,乳腺炎,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9~15g,鲜品15~30g;或泡酒。外用: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醋磨搽;或煎水熏洗。
1.治瘟疫,高热呓语:
缺腰叶蓼根15g,乌苞12g,凤凰窝1个。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腹痛:
缺腰叶蓼全草15g,木香3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胃痛:
赤胫散(化血丹)15g。水煎服,或化血丹用腌菜水煎服;或化血丹末用腌菜水兑白酒送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4.治赤、白带:
缺腰叶蓼全草18g,杉木浆9g,檀木浆9g。水煎服。白带加白糖,赤带加红糖、月季花、阿胶。《湖南药物志》。
5.治乳腺炎:
赤胫散、野荞麦各适量捣烂,加酒糟搅匀敷患处,初期1~3剂可愈。《全国中草药汇编》。
6.治痔疮出血:
赤胫散(花蝴蝶)9g,升麻6g。煮甜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7.治汤火伤:
赤胫散(花蝴蝶)研末,取适量调麻油搽伤处。《贵州民间药物》。
8.治痨伤、腰痛:
赤胫散(飞蛾七)15~30g。泡酒服。《湖北中草药志》。先感谢浙江中医药大学梦星老师提供图片。
先感谢浙江中医药大学梦星老师提供图片。
先感谢浙江中医药大学梦星老师提供图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