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岭脚下,东山新苑的日与夜丨暴走福州

白殿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652.html

"

这里说远不远,驾车沿着化工路向西,8分钟后就能到达4公里外的大型商场——东二环泰禾广场;4条以此为始发站的公交车,都以32个站点以上的线路,基本满足了住户向东、向西、向南出行的需求。这里说近不近,许多人家推窗便可见近在眼前的青翠山峦;住户乘坐公交去往最近的地铁站,需要半个小时;经过的出租车十分稀少,小区里和道路旁总是停着许多私家车;4公里的直径范围内,医院。这里是鼓岭脚下的居民区,福州最早的社会保障房项目之一——「东山新苑」和「东山丽园」。

"

???

说到家住鼓岭,通常在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世代居住于此的岭上山民,或者是每年夏天都会迎来无数住客的度假别墅。

其实,在鼓岭脚下有一片居民区:「东山新苑」一区和二区耸立着朴素的28层高楼;北边是低矮无电梯的三区和四区;近两年刚建成的崭新得正如其名的「东山丽园」,在这个区域显得有些突兀。

不大的房子,挤挤挨挨的楼距,某些角度望去,有些像香港电影中的画面。

它们都是福州市政府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住着的是来自福州各区和外地的多户居民。

社会保障房项目大多修建在城市的偏远地带,但随着交通的不断完善,换个角度看这些房子,有时倒有些「离尘不离城」的意味,许多景象和故事也只会在此发生。

△东山丽园

01城外的山在地铁2号线上洋站下车,转乘路公交车,路程开始的几百米便是市区到郊野的过渡。楼房慢慢低矮,人烟渐渐稀少,不远处的鼓山愈加挺拔。随即,公交车左转上东三环,沿着蜿蜒的鼓山山脉一路向北,路上所见都是拆迁后的废墟和瓦砾,它们即将被改造为新的居民区。未来的某一天,许多人全新的生活又将在此展开。或许是山脚下绵延着村落的原因,这条路上每隔一段都会看到一座神灵庙宇。一直到鼓岭古道,才觉得彻底出了城。全长三千米的鼓岭古道,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年),因为是旧时南来北往、热闹繁华的交通要道,曾被称为「官道」。现在,它成了许多户外爱好者们登览鼓岭的路线之一。△照片源自网络鼓岭古道的东侧,就是路的最后几站,分布于「东山新苑」和「东山丽园」几个片区间。这片居民区与近处的鼓山,只隔着一道机场高速路。高架桥上飞驰而过的车辆,汇成流动的暗影,切割了山和城。在终点站下了公交,下车就能看到近处的鼓山沉默地弯着高耸秀拔的脊背。抬头望去,山上少有嶙峋的山石,漫山的郁郁葱葱让它有了更加温和的气质,仿佛将山下的这片土地柔软怀抱。居住于此的许多人家,推开窗就能看到玲珑的山峦曲线,勾画在碧空之上,就像墙上的风景画。晚上的画面更显静谧,有时对面的盘山公路上会突然闪过车子的灯光,像一条映带在山林里倏忽而去。微凉的山风一阵阵地涌入室内。△阳台的景色环绕着这片楼群的道路,名字就像鼓山上的景点一样悦耳:鳝溪路、磨溪路、双溪路、后溪路、狮峰路……串联起来就像一首旧时风物诗。有时候,进入这个区域的人,手机还会收到一条来自「鼓岭管委会」的短信提醒。02山下的人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都是年后,随着小区的逐步落成和政府分配住房的展开,陆续迁居于此。因为是社会保障房项目,这里的商业和生活配套并不完善,曾经除了居民楼外几乎没有商店,生活所需的许多物品都难以购买。街道上许久未修的窨井盖和路灯,夜晚火车经过的鸣笛声,也在烦恼着一部分住户。△「东山新苑」一区的夜晚16年时,因为孙子需要在市区上学,李爷爷和老伴儿把自己在市区的住房留给了儿子一家,住进了儿子申请下来的「东山新苑」一区的经济适用房。刚住下来的时候,两个老人很不习惯郊区的生活,总是觉得孤单,收养了一只流浪小狗。但由于地处偏远,老人又不擅使用打车软件,每次带小狗去打疫苗或是看医生,总是要在楼下等很久的士,然而辛苦等到的,却几乎都拒载。△李爷爷的收音机长大的狗狗活力十足,李爷爷拽它不住,把腰闪了,后来只能把小狗送给山上的人家。爷爷奶奶后来上山看它的时候,它已经不记得他们,只是漫山遍野地跑着,还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几年,周边的小店慢慢多了些,入住的居民也慢慢多了些,两个老人终于在心理上安顿下来,家里也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奶奶在小小的阳台上侍弄了一些花草;有时开着家里的门通风,邻居家的小男孩还会跑进来在客厅转上几圈儿,和爷爷聊聊天。△奶奶的蝴蝶兰虽然刚开始的几年,生活有诸多不便,但是拥有一个价格低廉又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对于许多居民来说,依旧是件值得开心的事。他们因此能够花费更多的精力拓展人生的可能,许多人身兼数职,希望为家人和孩子带来更好的生活。导游、会计、收银员等业余工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dielana.com/hlbc/7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