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文钊报道:民以食为天。农科人员在田间地头“智造”良种,不仅能帮助农户喜获丰收,也使人们饭桌上的米饭更香更安全。市农科所在水稻、花生、蝴蝶兰等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培育推广了一个个优质新品种,多个品种跻身国内先进水平甚至登陆国际名录,为我市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仅“十二五”期间,水稻、花生良种在广东省累计推广面积达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3.5亿元。
沙里淘金筛选出优良水稻育种
当前,我市早稻已进入田间管理。而在市农科所的牛田洋试验田,农科人员和农民却正在田地里埋头插秧。粮油育种推广研究室主任王新告诉记者,水稻的选育种跟农民种田不同的是,他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水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如插秧必须按照设计方案和标准“按图施工”,比平常插秧花费多一半时间。
王新说,杂交稻育种是一份又苦又累的“技术活”,一个新组合要通过审定和推广,往往需要6至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每年的“双夏”季节,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有时气温高达38度以上,但他们却要从多株水稻中,根据水稻品种的特性、抗性、株形、叶片大小等,沙里淘金般选出10多株优良后代,经过多代的筛选、比较后,才能参加省市区试、生产实验。目前,正在田间试验的苗头恢复系组配杂交稻组合有3至5个,准备明年参加省初试。
育出抗病高产品种助农民增收
据了解,市农科所杂交稻育种硕果累累,已育成14个新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1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博优、天丰优曾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至今在广东省累计推广种植约万亩;3个组合获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年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深优高抗稻瘟病,亩产公斤,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已育成16个花生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鉴)定。近5年来,花生新品种在广东省内推广种植万亩,农民增收10.5亿元。
汕农彩蝶、汕农红帝、汕农拉菲等3个蝴蝶兰品种获得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国际兰花新品种登录。“满天红”成为该所第一个广东省名牌产品。汕农小粉蝶等7个蝴蝶兰新品种成功向企业转让或合作开发,提升自育品种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制定《蝴蝶兰种苗质量》和《蝴蝶兰栽培技术规程》两项国家标准,建立了涵盖蝴蝶兰种苗培育、栽培技术和盆花质量的标准化体系,发挥国家蝴蝶兰栽培标准化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年均推广蝴蝶兰瓶苗45.8万株、种苗14.7万株,成品花8.5万株。
记者手记:
良种是农民的希望,更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之根本。农科人员“智造”良种,将科研成果奉献给广大农民兄弟,给力现代农业。近日,市农科所成为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第一批加盟理事单位。该所以此为契机,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选育水稻、花生、蝴蝶兰等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农作物新品种审(认)定或登记8个以上;水稻、花生良种推广面积达万亩以上,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6亿元以上。
赞赏